教师职称评聘怪现状:不评不甘心参评特累心
职称/职务:
教育背景/工作经历:
全国政协委员、教育专家朱永新认为★◆■◆,因为职称评价体系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,对年轻教师发展不利★◆★★■■。受职称评定制度影响,评职称需要满足发表论文■★■◆◆、考职称外语(课程)和计算机等附加条件,导致很多人为此耗费了太多的精力,而没有把精力放在主业上面。应该取消职称的评定,改为用人单位聘任,让职称与待遇脱钩◆■。至于与职称直接挂钩的待遇问题,应由用人单位根据工作人员的业绩和表现来确定。
职称评聘具体过程也有不少问题。李强2003年晋升到中学二级教师,满5年后◆★■,他年年参加晋级,但晋级标准年年变■★◆,如今七八年又过去了★■,还是没晋升上中学一级教师★★★◆◆★。★■◆■■★“晋升上高级职称的教师一般都在领导岗位■◆◆,一线教师很少■★■■。”李强告诉记者。
■◆“实行职称评聘分离后,即使评上了职称,依然是‘空头支票’,涨工资不知道要等到★◆★‘猴年马月’。★◆◆◆★”济南市一名小学教师告诉记者。
“当前教师职称评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名额太少,特别是高级教师名额更少,几乎到不了小学段。■■”淄博一名小学教师林岳认为,“个别教师甚至快要退休了,连一级职称都不是,为教育奋斗一生■■◆◆★◆,打击不小。”
“最糟心的是工作11年◆★■★,还是拿最低档工资。”威海一名中学教师徐宏告诉记者■◆■★◆,自己的工作越来越缺乏动力,■■◆★“因为教师职称评聘不能体现实际教育教学水平,你教得再好■■★◆◆◆,学生再喜欢,也不一定能评上职称。”
淄博一位中学教师告诉记者,学校700多个老师,高级名额一年也就一个■◆,中级名额2到3个,排队等高级的有300多人,等中级的100多人,“几乎看不到希望。”
事实上,很多老师并不认同这种做法。“职称是对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、工作能力的反映,是其成就的等级称号。”王明说■★◆★★,■★★◆■★“担任过班主任可以在同等得分的情况下优先考虑★■◆,但不能作为决定性因素、限制性因素。反之,就会出现只是有过班主任经历但工作上并无建树,反而比获得过省市优质课、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的学科教师得分更高、机会更多的问题。★■”
职称评聘的具体要求围着荣誉、论文等★★■◆◆“指挥棒”转,脱离教学实际,也是一个问题。“能得到高级荣誉的一般是学校领导、中层干部◆◆■,一线教师勤勤恳恳工作多年,也不一定能获得个小小的区级荣誉◆■★◆。◆■◆◆★★”孙明说★■★★★,■■★★■★“此外◆■★■■,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还要求发论文,绝大多数老师只有花钱、托关系了◆■★★,实际教育教学水平倒在其次了。”
好多年评不上职称,相应的职称工资10年未涨,老师工作积极性受挫。“不仅对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没有激励作用■◆★■■◆,反而更闹心◆■。”徐宏说。
“教师职称与工资待遇紧密挂钩■★★,聘上职称,万事大吉,脱离一线■★◆◆■★,或者找个清闲处,反正不影响工资待遇。”程平说,“高级职称教师很多都不教课了,工资又不少拿★★■★◆◆,只有晋不上级的,还在一线苦熬。”
王康认为,应该缩小职称工资差距,加大绩效工资差距■◆■■★,大幅提高班主任工资。“职称工资有所体现就行,还是绩效工资、班主任工资差距大最好,让能者上、庸者下。”徐宏说。
“工资差距过大,导致部分中青年教师为了晋升高一级职称★■■◆★,削尖脑袋◆★■,想方设法争取各类考核优秀★■■、荣誉称号和业务称号等◆◆★■◆■,造成了教师间的恶性竞争;部分中年教师对晋升职称失去了信心■◆★■★,工作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;还有部分中青年教师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重◆★★◆,但工资待遇低★★★,心理不平衡★★★◆。”上述人士表示,“应缩小教师职称之间的工资差距■■■,有效实施绩效工资,既考虑职称的作用,也注重工作实绩,对教师的激励作用会更大。◆■★◆◆◆”
“俺也不去想高级职称了,前边一群人排队呢!”山东“80后◆★★■◆◆”教师李虹“乐天知命”◆■■,◆★■■“没有名额啊,论资排辈◆★■★,干得再好,晋级还是没有希望★◆■!像我这么大年龄的,能评上中级已经很幸运了◆★■★◆!◆◆◆■■”
“不少评上高级职称的‘老★★◆◆★’教师,既不愿意多承担教学任务,也不愿意损失一分钱的收入,而且把这一切都视作理所应当,因为他们是◆◆★‘高级教师★◆■★’。★■★■★”泰安一名中学教师王康说,■★★◆“职称上去了,教学水平下来了,人也不在教学一线了。”
“晋升上的高枕无忧,很多也不怎么努力了;中年教师名额少◆■■◆◆,没机会★■★■★、没希望;年轻老师职称低■★◆★、待遇差。”近日,济南某县区一中学教师蒋振告诉记者,自己20多年以来一直在一线教学,学生喜欢,成绩也不错,平时都是满工作量甚至超工作量◆■◆★■,◆■★◆■“但就是因为各种证书少、加分因素少,到退休也没晋升到高级职称!■★◆◆◆◆”
“职称评聘已◆■■★‘异化’成学校领导管理教师的一个重要手段。”淄博一位教师孙明说■◆■◆■,“比如■★■★,班主任劳累又费心◆★■★★■,待遇比较低,很多人不愿干。领导便会在职称评聘中将班主任任职年限列为★★■‘硬杠杠’。”
★■■★“不评不甘心,参评特累心,落评更灰心!”在山东采访调查时◆■■★◆,不少中小学教师告诉中国教育报记者,职称评聘“评一次,打击一次◆★■”,似乎已经成了中小学老师心里“永远的痛”★◆◆★◆◆。
“问题是学校多年来根本就没有高级职称的晋级名额,七八年只给了一个指标,比上个世纪70年代买自行车还难,无论你如何努力◆■◆★★,也不可能有机会◆◆◆■。”济南一位中学教师王明说。
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《乡村教师支持计划(2015—2020年)》★■◆■◆,明确提出“职称(职务)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”,增加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数量,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◆◆;改进乡村教师评审标准,不作外语成绩(外语教师除外)★★■★◆◆、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。对此,很多受访的中小学教师用“充满期待”四个字作为回应。(记者魏海政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教师均为化名)
■★★◆■“明明我的分数够了,却有人故意为难★◆,把该得的等级分数降一个档次,少加了3分,最终让我少了零点几分,没评上职称!”杨青很郁闷,因为她觉得“这其中有个别人暗箱操作,不仅没有激励作用,反而让人怨气冲天★★■■,影响教学”。
程平工作近20年■◆,成绩突出■■,就是晋升不上一级教师■■。“因为每次晋级标准都在变,量身定做、名额分配■★◆,人为因素多◆■■★◆■,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◆◆★★◆■。”程平说,“精力放在晋级上■◆■◆◆◆,哪还有心教学啊!不仅如此★★◆■,还人为增加了教师之间不合理竞争的内耗◆◆■◆★★,说起来是笑话,传出去丢人。”
上述人士表示,教师职称不应与工资待遇紧密挂钩。以该县为例,高级与中级工资差900元左右,中级与初级工资差700元左右。中级教师是教育教学骨干◆★,而高级教师由于年龄偏大,评上职称后教学积极性大大降低,教学任务相对较轻。
2005年至2008年,山东中部地区某县试行职称评聘分开,3000多名教师取得了中高级职称资格。2009年职称制度改革后,该县又实行了职称评聘合一政策,但到目前仍有300多名取得中高级职称资格的教师未能聘任。
“未聘教师的情绪非常不稳定,各种来信、来访不断,但因为职称设岗比例有限,待聘教师在短期内还是难以完全解决◆◆★★■。”该县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■◆★■,“这部分教师解决不了,新符合条件的教师也很难聘任高一级职称,又造成了新的不满。总体而言,还是评聘合一好■◆◆,特别是要保持相关政策的连贯性,不能评上许多,聘任很少◆◆■◆,增加矛盾。■◆■■”
职称评聘分离■★、待遇不能及时兑现,职称与工资待遇紧密挂钩,再加上难以体现★■★★“多劳多得,优劳优酬”的原则,也为不少中小学教师所诟病。